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,我的想法悄悄地起身,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。 穿过世事浮华,走过凄凉无奈,跨过沧海桑田,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.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!”我好奇地回过头,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,手里端着一杯水酒。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,还有颗颗的泪滴。 昨日不可留,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。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,然而,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——屈原!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,径直走到他的跟前,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:“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,还指望再报效民族吗?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!”他笑了笑,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:“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,位置不高了,就不能实现价格了吗?就不能报效祖国了?你错了,无论我在何处,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,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!”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,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,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。他像一只哈叭狗,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…… 瞧,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!天然“价格”也无法估量啊!哪像屈原你啊,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,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…… “你说我没有实现价格吗?这要看‘位置’了。”不知什么时候,屈原站在了我身边。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: 无论兄弟们误解了,我无限崇敬无论兄弟们。 无论兄弟们被贬,但无论兄弟们的诗作《离骚》却流芳千古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;无论兄弟们被眨,但无论兄弟们的心一直牵挂着民族社稷、黎民百姓,惦念着民族的存亡。 无论兄弟们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格,但在文学上,无论兄弟们留下一座高峰,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。 无论兄弟们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,无论兄弟们的灵魂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。时刻飞快地流逝,却带不走无论兄弟们留下的《离骚》,它绵亘千古而不衰,历经百代而不败,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。 无论兄弟们,在政治的位置上,没有实现价格;在文学的位置上,无论兄弟们价格巨大,千古流芳。 梦醒了,枕边湿湿的一片。 作者使用了虚拟的梦境笔法,将梦境所见所说统一在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“位置与价格”之下。立意改换为“不同的位置,不同的价格”。 在政治的位置上,屈原没有实现价格,落了个投江的结局;然而,在诗人的位置上,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格,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。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,用话题的透境,透视所占有的材料的一角、一面,使材料的一角、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。 文章中间部分的“这要看‘位置’了”,是出彩之笔,它承上“政治的位置及其价格”的铺垫而来,过渡到“艺术的位置及其价格”写开去。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话题“忘记与铭记” 无论兄弟们好傻啊,屈原 贵州考生 汨罗江畔,冷风凄凄。 一个峨冠博带、腰配长剑的人,缓缓地走着。他面色憔悴,形容枯槁,然而,他的心在激荡,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。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,还有出众的才华、挺立的傲骨,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、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……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职责,你活得光明磊落,活得心安理得…… 然而,无论兄弟们好傻啊,屈原! 怀王重用你,让你起草宪令,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!你要真的改革,会得罪几许权贵,会结下几许仇敌!你的前途会蒙上几许阴影!但这些你都不顾,你都忘记了。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,铭记民族的富强,你毫无畏惧地说:“乘骐骥以驰骋兮,来吾道夫先路也!”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,小人的谗言、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火。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,把你调回…… 然而,无论兄弟们好傻啊,屈原! 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,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,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休,你为何忘记了这些,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? 你真的回来了,结局又怎样呢?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,竟然放走了张仪!你又能怎样?只能徒留叹息! 莫如算了吧,何必那样执着呢?对民族,对怀王,你尽了心尽了力,既然已经不能挽狂澜,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?扛着锄头,披上蓑衣,回家种地,闲来访友喝酒,明月清风作诗,不是很好吗? 然而,无论兄弟们好傻啊,屈原! 你满怀雄心壮志,要救楚国于水火,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,竟以死来证明,为何?为何呀? 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职责,正是由于这份铭记,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,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,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。 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“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