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大禹谟原文及翻译
《尚书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其中一个,其中的《大禹谟》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,深刻地阐述了古人对治国理政的聪明。这篇文章小编将对《尚书大禹谟》的原文进行逐段翻译,并谈一谈其对现代治国的启示。
原文与翻译
我们来看《尚书大禹谟》的第一部分:
原文:皋陶矢厥谟,禹成厥功,帝舜申之。作《大禹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益稷》。
译文:皋陶陈述他的谋略,禹陈述他的功绩,舜帝很重视他们的言论。史官根据他们的议论写作了《大禹谟》、《皋陶谟》和《益稷》。
深入领会大禹谟
接下来是更深入的段落分析:
原文:若稽古,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,祗承于帝。曰:“后克艰厥后,臣克艰厥臣,政乃乂,黎民敏德。”
译文:如果考察古代的历史,大禹称,他的功德广布四方。他曾接受帝舜的询问,提出:“君主能领会君主的艰辛,臣子也能领会臣子的艰辛,那么治理政事就能顺利,人民便会迅速修德。”
这一段表明了大禹对治理之道的深刻领会:统治者需要了解下属的艰难处境,才能制定出更加人性化的政策。
原文:帝曰:“俞!允若兹,嘉言罔攸伏,野无遗贤,万邦咸宁。”
译文:帝舜道:“你说得对。如果能做到这样,那么好的主意就不会被搁置,贤才就不会被遗弃,各国都能安宁安宁。”
这段话强调了善治的先决条件是吸纳贤才,形成良好的政务体系。
道德与治国
在接下来的部分,大禹与益的对话中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道德的极高重视。
原文:禹曰:“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。”
译文:禹说:“凡是顺道行善的就能享福,逆道而行的则会遭祸,这就如影随形,水波不兴!”
这段引用清楚地指出了道德的力量。治国理政必须以德行为根基,才能赢得民心。
对后世的启示
原文:益曰:“吁!戒哉!儆戒无虞,罔失法度。”
译文:益说:“哦!这个要警惕啊!只有时刻警戒自己,才能免于后忧。不要破坏法规制度。”
这种见解在今天依然适用,提醒我们在治理和管理中,不仅要关注效果,还要重视经过中的制度与法律。
怎样?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,《尚书大禹谟》通过对古代治国理政聪明的拓展资料,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想法遗产。无论是对道德的重视,还是对贤才的引入,都在当前民族治理中有着深远的启示。通过领会《尚书大禹谟》的原文及翻译,我们可以汲取古人的聪明,为现代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思索与借鉴。这段经典的文本不仅是古代政治想法的体现,更是对后人治国理政的一种警示和指引。